PRODUCT CLASSIFICATION
樣品處理
根據測試標準(如ISO 4892、GB/T 16422)裁剪或制備樣品,確保表面清潔無污染。
若測試材料對濕度敏感,需提前在標準環境下(如23℃、50%RH)平衡24小時。
設備檢查
燈管狀態:確認紫外線燈管無破損,累計使用時間未超壽命(通常16000小時)。
水箱與排水:檢查加濕水箱水位是否充足,排水管路是否通暢。
安全裝置:驗證過溫保護、漏電保護等功能是否正常。
參數設置
輻照強度(如0.5W/m2@340nm)
溫度范圍(如50℃光照階段+40℃冷凝階段)
濕度值(如95%RH冷凝階段)
循環周期(如8小時光照+4小時冷凝循環)。
通過觸控屏或微電腦控制器設定測試條件:
樣品放置
打開防紫外線觀察窗,將樣品固定在多層樣品架或旋轉轉盤上,避免遮擋或重疊,確保均勻受光。
注意:易燃、易爆或釋放有毒氣體的材料禁止測試。
啟動測試
預熱階段:快速升溫至設定溫度,濕度同步調節。
光照階段:紫外線燈管開啟,輻照強度穩定后開始計時。
冷凝/噴淋階段(可選):自動切換至低溫高濕環境,模擬露水或雨水侵蝕。
關閉箱門,啟動設備,系統將自動執行以下流程:
實時監控:通過觸控屏查看溫度、濕度、輻照度曲線及剩余時間。
測試中斷與調整
若需中途取樣觀察,按“暫停"鍵并穿戴防護手套,通過觀察窗快速操作,避免紫外線直射。
修改參數需暫停測試,調整后重新啟動。
測試結束
設備自動報警提示,關閉電源后靜置10分鐘待溫度下降。
取出樣品,記錄外觀變化(如褪色、裂紋)并拍照存檔。
導出測試數據(CSV/Excel格式),生成老化性能分析報告。
日常維護
每周清潔箱體內壁及樣品架,避免灰塵影響測試精度。
每月校準一次溫濕度傳感器及輻照度探頭(支持一鍵校準功能)。
燈管更換
關閉電源,佩戴防護手套拆卸舊燈管。
安裝新燈管后,運行“燈管預熱程序"2小時以穩定性能。
當輻照強度低于設定值或燈管發黑時,需更換新燈管:
長期停用
排空水箱,斷開電源,用防塵罩覆蓋設備。
每季度通電運行1小時,保持系統活性。
人員防護
操作時需佩戴防紫外線護目鏡,避免直視燈管光源。
高溫階段禁止觸碰樣品架或箱體內壁(溫度可達75℃)。
設備安全
禁止超負荷運行(如溫度超過額定范圍)。
突發停電時,需等待5分鐘后重啟,避免電路沖擊。
應急處理
遇異常報警(如過溫、漏水),立即按下緊急停機按鈕,聯系技術人員排查故障。
簡化操作:智能觸控屏支持“一鍵啟動測試",預設ASTM、ISO等標準程序,降低操作門檻。
數據可追溯:自動記錄并存儲100組歷史測試數據,支持U盤導出,滿足實驗室認證需求。
遠程支持:可選配物聯網模塊,實現遠程監控與故障診斷,減少停機時間